會計師公會盼訂簽證公費標準

04:10 2020/12/24  工商時報 林昱均

自康友-KY事件爆發後,會計界全盤檢討簽證問題。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奕睿23日受訪指出,簽證公費已變成削價競爭的紅海,台灣行情價是大陸、香港的1/4,黃奕睿盼我國制訂簽證公費標準,維持簽證品質並保障投資大眾權益。

黃奕睿認為,會計專業涉及到公眾利益,一旦簽證有問題,所有股東與投資人都可能淪受害者,考慮到大眾利益與避免會計圈惡性削價競爭,會計師公會希望比照建築師產業、由公會設定簽證公費標準與價格,同時也強化市場資訊透明度,符合大眾對會計師簽證的期待。

台灣企業總共約150萬家,其中有六成採用「擴大書審」制度,因中小企業難以提供帳簿憑證,所以改採財政部所訂的各行業別「擴大書審純益率」(多為4%~10%)申報,占整體營所稅額比例約一成以下。

另台企有三成為「查帳申報」,由公司自行依帳簿資料申報,營所稅占比為一成左右。台企有一成為「會計師稅務簽證」,只要企業全年營收與非營業收入達1億元以上,必須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,該類企業營所稅占比高達八成。

黃奕睿表示,從繳稅金額來看,會計師負責簽證的企業家大業大,多半也都有上市櫃,一旦會計圈削價競爭、導致稅務簽證品質參差不齊,不僅是會計師面臨裁罰,就連投資大眾與股東都可能是受害者,會計師的稅務簽證在廣泛投資人、公司財務影響性皆舉足輕重。

康友-KY事件為2020年8月初康友生技董事長黃文烈疑似捲款潛逃海外,但會計師稅務簽證未能有效揭露風險。康友因無法出具財報而暫停交易,總共1.1萬股民慘遭套牢,估計有10萬張股票將變成壁紙,甚至有中部鋼鐵大亨慘賠15億元。

會計圈認為,康友事件為過去會計產業長期壓低稅務簽證公費、爭搶客戶下的惡果,必須從根本解決公費過低情況、以提升簽證品質,避免康友事件重演。

Image 23